历朝历代,对于农业都是非常重视,甚至出现着重农抑商的状况。而清朝,虽然是个游牧民族,在关外崛起,但是他们进入中原之后,自然而然会受到农耕文明的冲击。
粮食是立国之本,清朝要想稳定政权,首先得保证大家有饭吃,因此采取了许多措施促进农业的发展。
每年到了春季的时候,也就是正值农耕的季节,皇帝,这时候不管有多么的繁忙,必定会抽出一天的时间来到田里去干干农活。
(资料图片)
首先是宰杀牲畜,以便祭祀先农神。随后,皇帝就要到具服殿,脱下朝服,换上亲耕服,亲自耕种。在先农坛旁边,有一块小小的农田,面积不大,刚好是"一亩三分",叫"演耕田"。只见换好亲耕服的皇上,去到"演耕田"里,扶着犁,举着鞭,赶着黄牛往返犁地三次,叫做"三推三返"。礼毕,收队。皇帝随即登上"观耕台",兴致勃勃地观看王公大臣们继续耕种。
清朝皇帝下田当农夫,始于顺治皇帝。1654年农历二月,顺治皇帝第一次到田里亲自耕种。康熙皇帝则把皇帝亲耕变成一种制度固化下来,每年春天都会身体力行地进行亲耕,率领一帮大臣扶犁耕地。
当然,经过多年的变迁,皇帝下田当农夫已经仪式化了,并没有实质性用处。虽然如此,但是皇帝通过这种农耕仪式,也向广大百姓们表明了朝廷上下心系百姓的生活起居,重视农耕文明,在农夫面前起到表率作用。
为了皇上能顺顺利利完成这一次的耕种,官员们会提前将事情都安排好,首先要选择一块面积不大的田,然后事先将里面的土翻一遍,等道皇上来耕田的时候,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完成任务。
因为皇上不熟悉耕田,旁边还需要安排几个耕田熟练的人在旁边辅助。这些人需要提前找好排练,还要教规矩,以免在活动中冒犯了皇帝,虽然为了这次活动要提前准备很久,但是难免在实践过程中出差错。
不过无论怎么准备,如果皇帝农耕的时候,遇到一头不听话的牛,还是会很尴尬了。比如嘉庆皇帝,有一次他耕地的时候牛就不听他的使唤,根本就不走。没办法,只能换另外一头牛,但还是不听他的使唤,最后在农夫,大臣,侍卫的合力之下,才走完了三个回合。好端端的一场耕种仪式,变成了一场闹剧。
与嘉庆皇帝相比,光绪就显得聪明多了。光绪虽然也是不分五谷的,但他每次前往先农坛耕种之前,都会在丰泽园内练习耕地,将耕种的程序弄熟后,才不至于弄出一场闹剧。
皇帝要想自己的国家,兴盛发达。那么把农业发展好,肯定是关键的一步。所以,就算再繁忙,抽出一天时间来,为百姓们做好表率,鼓励大家发展农业,这样的所作所为也是值得的。
参考资料:《清史稿》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人人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